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網路不夠快,常常會遇到這問題。
找了一下網路,看來下面這方法有效:
1. 將 /var/mobile/Media/Downloads 裡所有的檔案都殺掉
2. 重開機
Ref:
http://f.pil.tw/thread-895000-1-1.html
Taipei.Taiwan
最近開始比較有在把Android的手機當成日用機,
所以找了一些平常比較需要使用到的軟體。
第一個經常會用到的是廣播軟體。
從很久以前就很喜歡聽網路廣播,除了可以學習語言外,
還可以挑點話少音樂多的電台,又不怕因為收訊不好而充滿雜音。
由於自己比較需要聽各地的電台,電台數的多寡成了我選擇軟體的重要考量。
以前使用的是TuneWiki,它可以連結Shoutcast,所以電台數還算多,
但是主要是線上的電台。
後來我找到了Tunein Radio這軟體,它的出現,讓我完全把TuneWiki丟到了一旁。
電台數量不僅多,而且可以依城市、語言分類。
每個電台還可以選擇想要的串流頻寬(如果原站台有支援的話)。
介面也不花俏,完全是以列表的方式呈現,很容易上手。
在Android上,是免費的。
強烈建議愛聽廣播的人安裝。
看Tunein Radio做得這麼好,想說在iPad或iPhone上不會也有版本吧。
果然沒猜錯!
而且在iPad上,針對介面有特別設計過,不再像Android上以便利簡潔為主,
電台的圖案都以更大圖示來表示,如果該電台有節目表的話,也可以在該軟體上呈現。
不過,在iPad上就花錢買才行了。才$0.99,二話不說我就買下去了。
****
Moon+ Reader,之前一直有在注意電子書軟體,
不過隔了好一陣子都沒有再接觸,只專心地使用iPad在看書。
因為Android手機不離手,所以在線上查了一下,
看是否有比較順手的軟體可以在短暫休息時能翻翻書解悶。
除了早期的Aldiko外,另外找到了Moon+ Reader。
一用之下,嚇了一跳,功能這麼好的軟體,竟然還是免費的!(當然也有付費版)
很多設計都是我想要的,所以用起來格外開心。
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。
現在iPhone和android上的軟體,都是以幾十萬在計算的,
要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軟體,也要有點本事吧。
ps. 可以連結ColorDict查單字,這個功能終於有人做了~~
在Cool Reader上也行,不過,Cool Reader的操作方式一直讓我很困惑。
****
最近會躺在床上用iPad上網,偶爾也會msn一下。
把iPhone上買的Beejive IM裝到iPad上來,對話窗會怪怪的,
又不想再花另一筆錢買iPad專用版。
所以又去裝了個免費的IM+
IM+有針對iPad做設計,所以用起來順手多了,
而且還是免費的。
REF:
Tunein Radio
Moon+ Reader 介紹
IM+
NYC.US
紐約中央公園的銀杏樹長得很茂密。
可以坐在樹下唸書的感覺應該很不錯吧。
去的時候,有不少遊客,
還有貌似義大利電視台的主持人在介紹。
能在這寸土寸金的都市裡,擁有這麼大的公園,
紐約人是幸福的。
****
Sick of being kicked out of apps all the time on my iPad.
It's time to turn on the Virtual Memory feature.
The procedure is much simpler than I thought: just need to add two plain text files in certain directories on iPad.
Here's the detail instruction:
http://bbs.weiphone.com/read-htm-tid-997597-page-1.html
NYC.US
難得在紐約市出現溫暖的陽光,
散步在中央公園裡,
恣意享受這短暫的悠閒。
大大片的落地窗,如果也能存在台北的話,那該有多好。
****
在網路上閒逛時,
無意間看到下面的網頁,發現其實不需要買iAcces也可以在iPad上使用無蝦米。
儘管我已經分別為我的iPhone和iPad都買了iAcces,
它還是有個致命的吸引力:
支援外接鍵盤的輸入!
這個功能我等很久了,iAcces卻一直沒有推出這項功能。
雖然在iPad上,我的兩三指神功已經練得不錯,
但是老是要將眼睛盯在虛擬鍵盤上,還是很讓人傷神。
所以,我馬上去灌了百度輸入法,並將內建的五筆換成無蝦米。
目前在使用上還算愉快,除了逗號句號的輸入是一鍵完成,讓我有些不習慣外,
這方式幾乎是完美的啊。
再來,應該想想要買個有線的輕薄鍵盤,還是買個藍芽無線鍵盤呢?
REF:
[分享]嘸蝦米輸入法 ON iOS4 [繁體聯想詞更新11/9]
iPad鍵盤輸入全攻略
昨天睡前心血來潮翻了一下《世紀末軟體革命復刻版》,這本我一直非常喜愛的經典書籍。(註)意外翻到書中提到Alan Kay在1970年代的Xerox PARC(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)提出Dynabook概念的那段歷史: 曾經有好長一段時間,電腦給人的印象是處理複雜運算的龐然巨物,CPU龐大不說,磁帶機、終端機…硬體設備本身便以大著稱。這些「巨物」處理的事務也是龐大的:大量的數據、大量的資料…。電腦是不折不扣的資料處理機,和人們的生活其實是八竿子打不著邊的。 1969年,一位Ohio大學的研究生Alan Kay提出了一個構想:他希望創造一「本」可以帶著跑的電腦,並且利用電腦的資料儲存和運算能力,模擬甚至取代現有的紙跟筆。這台電腦的理想體積要和紙張的筆記本相近,能夠用它來從事寫作、繪畫、個人行程編排或是財務管理、通訊,或者是用它來取代傳統的教科書等「死板」的文字。 如果書本不再只是單向地灌輸知識,而是能對讀者的迴響做出反應(從最簡單的回答問題的正確到複雜的全文檢索等),甚至讓讀者也參與創作的過程(例如透過網路,作者可以和讀者交流,而在「筆記本」上的內容可以隨時更動),那麼我們所得到的,將是一個和當時截然不同的文化 – 對「電腦」的概念不同了,以往對「書本」、「資訊」的概念也將翻新。Kay把他理想電腦稱作Dyna Book,是「動態」的「書」,而不是xx computer,等於不再把電腦當做「電腦」了。 這段歷史我很久以前就知道了,但我一直以為Dyna Book的概念是更接近於筆記型電腦的東西。但昨天看到這段文字時,我卻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,心裡異常的激動,因為這段文字描寫的Dyna Book,似乎更像另一個東西,一個直到今年才出現的東西。上網查了一下Alan Kay當初的論文,看到這圖我才明瞭,原來Dyna Book的設計根本就不是電腦!! 1968年Alan Kay的Dyna Book,其實就是2010年Apple iPad的原型啊。 看到這讓我不禁感嘆,1970年的Xerox PARC真是個傳奇性的研究單位,從以太網路(Ethernet)、最早的個人電腦Alto、圖型使用者介面(GUI)、物件導向程式設計(OOP)和第一個物件導向語言Smalltalk都是在這被發明出來的。(附帶一提,GUI、OOP、Smalltalk的發明人其實都是Alan Kay。)可是Xerox畢竟是個做影印機的公司,PARC做出了這麼多驚世發明,雖然跟影印機都沒關係,但不論哪一樣東西持續發展下去都大有可為,結果Xerox就這樣讓這些概念被Apple和Microsoft免費拿去創造了現今的電腦王國…。 但話說回來,即使在70年代Xerox就投下資源去做Dyna Book,結果也一定不會成功。對當時的環境來說,Dyna Book的概念實在太過先進,能實現這個產品的軟硬體技術都還不存在。除此之外,當時的電腦是只有大型企業或是尖端研究機構才會有的東西,大眾還沒辦法接受每個人都需要一台有「運算能力的機器」(computing device)這件事。即使到了1993年,那個個人電腦才剛開始普及的時代,Apple推出的Newton(最早被稱為PDA的機器,話說回來也還是想實現Dyna Book所描繪的遠景),最後也是慘淡收場。 商業界有本很有名的書叫「跨越鴻溝」(Crossing the Chasm)。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說一個新科技被接受的時間可以分為五個時期,過了最早的創新期後,要先讓一群對新科技比較敏感及狂熱的「早期接受者」(early adopters)接受後,再來才能大量擴張到「早期的主流大眾」(early majority)。但很要命的是在early adopters這個區域有一個巨大的鴻溝,如果一個創新的科技不能得到夠多early adopters的支持,就會直接跌落谷底而死亡。 Dyna Book在1968年前提出的概念,一直到2010年才真正實現並跨過鴻溝讓主流大眾接受。不知道該說是Alan Continue reading
最近買了iPad,老實說主要的目的是拿來看漫畫。在美國待久了最惆悵的就是很難找到中文漫畫看,現在在加州還算好,10 mile內就有一家中文漫畫租書店,但在Boston則是想都別想…。所以iPad出來後我就一直很關心拿來看漫畫的效果如何,結果之前看到了Apple IPad 漫畫迷的褔音 (含開箱及漫畫測試多圖)這篇文章,就讓我決定要來試試iPad到底能不能滿足我長久缺少漫畫灌溉的心靈。 我總共試了GoodReader、CloudReaders、Bookman、iBunko HD、iBooks這五個app。上面那文章還有提到一個Comic Reader Mobi,但據說作者之前對Apple耍了點小花招,結果被懲罰下架一年,所以現在根本就買不到了。(花15塊買的人不知道做何感想……) 這五個軟體我本來是最看好iBunko HD(他也最貴,$5.99讓我猶豫了挺久才買的),但全部試一輪下來還是覺得免費的CloudReaders拿來看漫畫最好用。 無奈CloudReaders的介面實在不太好看,讓我很想去問這個作者能不能幫他免費改寫一下,還是我乾脆自己來寫一個算了。 (本來想說花點錢買iBunko HD應該就能滿足我,但結果他很致命的不能直著讀一次掃兩頁的漫畫… 唉,為什麼ipad軟體不能要求退錢呢) anyway,下面是試用心得的簡單記錄,就分享給有興趣的人參考了。 GoodReader GoodReader(itunes連結)是超級強大的檔案管理和閱讀程式,除了PDF外也能看Office或是iWork的檔案,但偏偏就是不支援jpg.zip,就變得不太適合拿來看漫畫。但如果要看其他格式的文件或是看Google Docs上的文件,GoodReader是非常好的選擇。 優點: 超強大的檔案管理功能,一般電腦上能做的他幾乎都能做 可直接從Web下載檔案(內建瀏覽器) 支援超多格式txt, pdf, doc, ppt, xls, iwork 08/09, HTML, Safari webarchives 可從Mail server, MobileMe, Google Docs, Dropbox, WebDAV server, 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