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明益的第三本小說,快要有點膩了。不過這本明顯又比虎爺好看很多。每篇看似獨立的人物故事,卻又都是發生在同樣的區域,偶爾有所交錯。
對於許多人來說,曾是回憶中的一個地點,隨著小說的內容,又逐漸清晰起來,有了更多未曾在記憶中出現的樣貌。
看完後,還是感受不到兩難在哪。書中主要大意是在說,即便是很成功的大公司,每個人都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,經理人也在既有的市場上努力地滿足客戶的需求;還是有可能後來走入失敗的境地。
原因在於,除了持續性創新,和某些較激進的創新外,還有另一種稱為突破性的創新,在發展的早期是不會被成功的公司當成需要投資大量資源的方向。而且面對的市場和未來的銷售狀況都有可能是未知的。在蒸蒸日上,有明確地網路價值鍊的公司中,這是很合理的選擇。
但也由於這樣子的選擇,當突破性創新的新進公司開始往東北方向前進,侵飾這些舊有成功的公司市場時。即便這些舊有的公司想要再挽回,大都是已經回天乏術。
書中很詳細地描述了幾個符合這種情況的產業,比方說硬碟、挖土機等。最後還舉了電動車的假想情況當例子,認為電動車算得上是傳統汽車工業中的突破性創新。
這本書是在 2000 年初版,名列亞馬遜的暢銷排行榜。Tesla 是在這幾年才開始展露頭腳。不曉得這些汽車大廠是不是也會如書中所述,在持續性創新中漸漸迷失了自己的市場;還是會看到突破性創新的存在,投入資源和這些新起之秀一同競爭。
莫名地肩痛到睡不著。看了醫生拿了兩種止痛藥。一吃完沒隔幾分鐘就大幅減低疼痛感,也可以正常入睡了。
看著手臂明明還是有感覺,但傳出來的卻不再是疼痛感,有種說不出的恐懼。一旦藥效退了,應該又會痛得哭天喊地吧。
希望只是單純的發炎,休息個幾天就好。
自傳式的寫法,描述作者的一生。除了用來紀念其父母親外,也有一些建議給現在的年輕人。
雖然已經是不同世代了,但很多觀念還是可以參考的。
很特別的題材,日本人拿中國的古人或是小說當基底,用小說的方式描述非史實的另一面看法,或是將書中的配角拉成第一人稱來說故事。
沙悟淨的片段帶出豬八戒的過去,趙雲的段落帶出他和諸葛亮間的對話,司馬遷的小孩帶出司馬遷變成閹人的前後。
另一本吳明益寫的小說。這本算是早期的作品,雖然文筆還是一樣好,但因為這本比較像是作品集,所以裡頭提到的人事物比較多,也可以發現作者寫的主題都圍繞在某些成長經驗,或是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。與其說是小說,更像是說故事。不論故事是真是假,它就像是曾經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之中的情節。
這跟看外國翻譯小說有很大的差別,因為你很容易融入書中的情景,情不自禁地會想起書裡提到的地點和事物。
不過,或許是早期作品的關係,我很容易看不下去。接下來應該要看2010年以後的作品才對。
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好看的中文小說了。作者不會故意賣弄詞彙,讀起來很順暢;故事又很引吸人。時代設定在日本時代和現在,主角不斷地在與不同的人交談,主題幾乎都是圍繞在腳踏車上。除了早期的腳踏車知識外,還另外知道了原來以前台灣還有出口蝶畫。
透過小說來間接了解台灣早期的事,比死板板看教科書好多了。(雖然不知道書中有多少成份是真的)。
馬偕醫院院長寫的書。有點像是自傳,一篇一篇文章帶出作者從醫以來的大小事。由於作者有信教,在文中不免常會提到宗教上的體會,和帶給他的幫助。通常這些段落我都會很快跳過,但一樣有信教的人,應該會比較有感觸吧。
書裡最讓我有印象的是,作者一家都很有成就,從作者的父親,作者的大哥,和作者本人,在常人的眼光來看,都是相當成功的人。
用手機在線上填了好久的資料,按下下一步,跳到新的頁面時被告知:不能使用特殊符號。
再按回前一頁時,填的資料全沒了。
台灣的銀行網路真是先進到不行啊…
羊毛記作者的另一本小說。書中潛沙的概念很特別:人可以透過器具,讓沙變得跟水一樣柔軟,進而在其中上上下下,跟潛水一樣。從這個概念發展出整個故事的架構。書中主要角色不多,所以名字很容易掌握。
中間的情節有點薄弱,結尾也看得有點像是能再寫本續集一樣。
前面舖梗舖很久,其實可以減掉一些。
有個小屁孩到世界各地旅行,
最終來到英國,因為身上沒錢,參加了一個遊戲的前期試玩。
遊戲的內容是超寫實的虛擬實境,
必須在脖子後方裝一個感應器。
剛開始內容還好,只是打打地鼠,
接下來就進入懸疑中帶點恐怖的情節。
故事一直繞啊繞的,終於繞出來了,
一直看,也不知道到底作者是出了現實,還是依然在虛擬實境中。
結局,說明了為什麼這家公司都要找出門在外的遊客來試玩。
這一系列有點像是早期的希區考克劇場,
雖然每集內容不長,但劇情張力夠,
可以很快把你帶入場景中。
看書名,原以為是本德國人在講中國食物的書;再看看書皮上的照片,老上海,所以應該是在講早期中國的食物囉?
看完整本書後,才發現,原來用筷子吃蛋糕只是個隱喻,其實書裡講的是一個小家庭因為爸爸是猶太人,在二戰時被迫搭上遊艇逃到上海。抵達上海後,在文化差異極大的環境裡,怎麼求生存的故事。
書裡都是以小女孩為第一人稱,描述在船上的經過,和她家在上了岸之後,怎樣度過一關又一關的困難。對於新事物,尤其是中文,小女孩有高度的興趣;也因此上海成了她的大遊樂園。
本片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。
會計師原來只是個幌子。
但在這包裝下,
主角的各種能力就顯出極大的反差。
儘管是好萊塢動作片,
但劇情並沒有落入俗套,
配樂也搭得很好,
把緊張感帶了出來。
個人覺得比奇異博士好看,
值得推薦。
班艾佛列克也要開始當動作明星了嗎?
比地獄好看多了。但是,坐在 imax 第五排,脖子真的太辛苦了。劇情普通,打鬥時類似 inception 的摺疊世界場景有點過多,其他的打鬥畫面還可以。
現在好萊塢片要走國際化,畫面一定都要帶到不同的國家才開心。這部是紐約、倫敦、香港和加德滿都。香港的場景,怎麼看都覺得是攝影棚的感覺,這樣子交差了事實在是很令人無法入戲。
班尼迪克的冷笑話,在這刺激的動作片中,有點違和。
現代人的生活已經快變成劇中形容的模樣,每天拿著手機發布訊息,希望自己可以多得幾個別人發來的讚,生活的大小事和人與人之間在意的,全是對方和自己的 ranking 。為了要保持自己的 ranking ,不但要做些違心之論,還要想辦法營造自己生活有多麼美好,儘管事實並非如此。
但願自己不要被網路給綁死。
(雖然照片還是發個不停
下一次讀書會的選定書籍是用筷子吃蛋糕,一個德國女孩的上海人生;但我卻對另一本圖書館借的書比較感興趣,一下子就看完了。山路彎彎的內容有點像是馬克吐溫寫的湯姆歷險記一樣,描述幾個小孩子在村莊裡的故事。
書中對於每個人物的描寫都很深刻,而且都附上了小朋友取的代號。連小朋友也各自有各自綽號。故事一開始就用倒敘法講說貓頭鷹達尼即將去外地唸書,接著開始一系列地回想各種往事。
讀起來很輕鬆,畢竟,小孩子的世界,在乎的就是那些事。回想自己小的時候,似乎也曾有過一段時間是會和附近的親戚或是鄰居小孩四處跑跳,找尋各種有趣事物。但畢竟是生長在都市,無法像在鄉下般,活動範圍大又多元。
Delibes 是西班牙當代文學巨擘,曾多次提名諾貝爾獎。下次應該找他的獵人日記來看一下。可惜西班牙文學完全還老師了,不然看原文應該感受更直接。
要不是主角是Tom Hanks,應該會看不下去吧。
劇情平平,不甚吸引人。
阿拉伯的景色是唯一的看點吧,
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阿拉伯就是長這個樣子。
Tom Hanks的演技很好,
完全把一個中年失意的男子的神情給演活了,
面對上司不斷打電話來詢問銷售進度時,
他都可以空口說白話地修飾當下的情況。
中間莫名其妙地國王出現了,
然後被中國廠商攔胡;
緊接著和女醫生看對眼,
就此留在當地。
無法很自然地接受這樣的劇情安排,
也因此沒有覺得很好看。
同事的推薦下,在netflix上又重新看了一遍。
當時的Julia Roberts和Hugh Grant看起來好年輕。
片中的劇情,自然是很夢幻和完全不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,
但兩個人的演技都很好,
Hugh Grant又一直講著英式幽默,
所以看起來很愉快,
配樂也讓人覺得很舒服。
之前看過一次,今天早上為了參加讀書會又快速地翻了一遍。沒有速讀的本事,只能每一段看看開頭和結尾,試著喚起以前的記憶。即便是這樣,也看了一個多小時。
小說前面的舖陳太長,跟後面的劇情其實關係不太大,就算是當成小分支,其實也不用著墨到這麼多。要不是網路評價很好,很有可能就卡關不再往下讀。
等到主角茱麗葉出現後,精明能幹的樣子,讓後面的劇情愈來愈有趣。
同樣的科幻題材,很多小說都有類似的設定:資源有限,階級的對立,資訊的不對等,權力的差別與衝突。羊毛記特別的地方在於,在小說比較後段才破梗,把整個環境的複雜度更加擴大,讓故事性更高。
儘管在討論事,大家也都覺得有些地方有些不合常理,但對於可讀性來說,卻沒有太大的影響。
第一次進戲院看丹布朗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。跟看小說時的感覺差不多,地獄的內容有點強加附會。雖然想套用達文西的密碼的同樣橋段,但劇情的豐富性相差太多。拍成電影場面也很小家子氣。
總的來說,應該還是你的名字比較值得看。但,畢竟看電影,有的時候為的不是電影本身。所以對於內容就別太要求了。
另外,因為是小說改編,所以很多細節沒有交待清楚。少年pi的老年版所擁有的那間公司,在小說裡花了不少篇幅介紹,但電影中只能草草用幾個鏡頭帶過,感受不到它神秘的地方。對於解謎的部分也都很快帶過,就像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顯而易見。
最扯的是,劇中最重要的道具竟然是用塑膠袋裝著的。小說我沒看到最後,不曉得是不是原著就是這麼形容它的。就算是的話,也應該要配合電影演出,包裝得高科技一點吧。十幾年的電影:絕地任務裡頭的毒氣都比它先進了不知幾百倍。丹布朗功課也做得太少了吧。
片中的黑人是演 intouchable的那位黑人。雖然他最後領便當了,但他在劇中的表現還蠻突出的。希望以後能看到他在更多電影中出現。